《好好回話開啟好關係》試閱分享 #文末贈書活動
謝謝 采實文化的邀請,又有新書試閱&抽書活動囉!
也謝謝各位參與活動的朋友,讓專頁有更多機會分享&送書給大家 :)
(也讓我更有動力看書寫分享心得)
這次要分享的書籍是《好好回話開啟好關係》
這裡可以買:https://reurl.cc/8n64V7
讀著作者鄭惠信醫師溫暖有力量的文字,分享自己對療癒的價值觀,以及不同案例的對話片段,讓我們由淺入深的體會,什麼是同理心。不是學習認知上的同理心定義是什麼,練習的標準步驟是什麼?也不是無條件的接受或認可對方的想法感受,而是從情緒、體感引導覺察,進而能在保有自我與他人的個體界線下,去認識自己與對方的狀態。這樣的同理不需要到諮商室才可以發生,而是日常生活的互動中就可以帶來改變。
很多時候,同理心被誤解成一種應該退讓(「你年紀比較大,怎麼可以跟他計較?」)、無限制犧牲(「你是媽媽,就應該要以小孩優先啊!」)或不做會被懲罰(「你不替人著想,真是自私」),反而引起更多負面情緒,讓人更難以對自己或他人同理。其實 #同理心要先能照顧好自己、#同理自己的感受與需求,#進而推己及人。若我們無法接納的自己,又如何被期待帶著同理去接納類似狀況的他人呢?
當我們在呈現受傷、脆弱的時候,最需要的止血、止痛藥,就是對待身心感受的關心了,這時 #對待自己身心感受的肯定、#接納與不批判的態度,就變得好重要。這時不需要建議、解決問題方法、邏輯分析技巧,這些可能是很好或很棒的想法,但不是此刻討論。就像急救時,我們最需要的是搶救正在失血的傷口,而不是考慮後續怎麼養護身體較健康。當心理受創時,要的可能只是一句「你還好嗎?」、「你的心情是什麼?」、「一定有什麼原因讓你這麼做,發生什麼事了?」、「原來是這樣,你的感覺很不好受吧?」、「難怪你會有這樣的感覺...」那種真誠想理解的心意,讓人感到同在。畢竟,讓人難受的,除了傷口本身的痛,更痛苦的可能是揭開傷疤後卻不被理解或重視的感覺。
閱讀本書時,不時會想起諮商或治療歷程的片段,就像是一位心理師試著用同理心與案主對話一樣,希望能漸漸地一起練習如實接納自己、溫柔地貼近、理解自己,#對自己帶著同理與關愛。
最後分享作者在書中的一句話:「當自我存在獲得關注,自我生命才算真正開始,而健康的日常生活也即將展開。老人如此,年輕人和孩子如此。我是如此,你也是如此。」
文、圖/洪千惠心理師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只要達成以下三條件,就有抽獎資格喔~
想要得到《好好回話開啟好關係》這本書,請完成3項任務!
1️⃣在<洪千惠心理師-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>臉書專頁按讚
2️⃣按讚並公開分享本篇貼文
3️⃣在本篇貼文留言,寫下一句,當你心情不好時,希望有人可以對自己說的話。如:「你還好嗎?」、「我可以陪你說說話」、「你心情怎麼了?」、「想哭也沒關係」、「辛苦了,如果我是你,也會有這樣的感覺」
🕗在10/13(二) 10:00抽出2名幸運得主贈送此書!
地址限台澎金馬地區,由出版社寄出。
10/13會在貼文回覆獲獎者~再請私訊提供姓名、收件地址、連絡電話。
隔日23:59前未回覆者就重新抽出幸運者喔!
本專頁保有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,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專頁,請體諒不另行通知。